中国的文人,苏轼是独一无二的存在。
他是一位通才,诗词书画样样精,且都是开派的人物: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;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京(一说指蔡襄)并称四大书法家;他提倡文人写意画,善画枯木竹石,开创了湖州画派。此外,他在学术、医学、水利、服饰、烹饪等方面的造诣也极高;他还拥有堪比宰相的理政之才。
苏轼最早接受的是庄子的道学思想。但后来与苏轼结下难解之缘的却是佛。
1094年,59岁的苏轼再次被贬。在贬往惠州的路上,拜谒了曹溪南华寺,这是六祖惠能光大禅宗的地方。这首蕴含禅机的《南华寺》,便是那时所写
云何见祖师,要识本来面。
亭亭塔中人,问我何所见?
可怜明上座,万法了一电。
饮水既自知,指月无复眩。
我本修行人,三世积精炼。
中间一念失。受此百年谴。
抠衣礼真相,感动泪雨霰。
借师锡端泉,洗我绮语砚。
1101年,苏轼病逝前,当好友维琳方丈在他耳边大声提醒他“勿忘西方”时,他仿佛喃喃自语,留下了此生的最后一句话,代表着他对佛道、对人生的终极领悟:“着力即差。”